金砖峰会开幕!沙特降级参会,巴西总统缺席!
金砖合作机制如同一股清泉,从最初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到后来南非的加入,再到如今越来越多国家希望跻身其中,金砖合作机制的吸引力正日益凸显。
10月22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了第十六次会晤。在国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俄乌冲突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喀山金砖峰会对于希望打破美西方外交封锁的俄罗斯,以及那些渴望获得稳定发展环境的国家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参会国家的规模——33个国家中有20多个是由国家元首亲自出席,这一事实足以证明金砖峰会的重要性。
然而,峰会前夕的两起意外事件——沙特王储的缺席以及巴西总统的缺席,似乎在无声中传递出一些值得深思的信号。沙特王储婉拒了参会邀请,决定改派外长以降级形式出席,这背后的原因颇值得揣摩。据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的消息,沙特的这一决定可能与其加入金砖国家的考量有关。
沙特高层的态度表明,他们的加入并非出于政治立场,而是基于经济考量。这或许说明沙特并不希望与金砖国家走得太近,以免引起美西方的不满,进而影响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与沙特的权衡相比,巴西总统卢拉的缺席则更显得突兀。巴西总统府正式宣告,基于医疗专业团队的意见,建议卢拉避免长途旅途,因此他决定取消亲临会议的计划,转而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会议。这一决定在巴西公布前,俄罗斯刚宣布普京总统不会出席G20峰会,这使得外界产生了一系列猜测。
尽管克里姆林宫对这两起事件之间的关联予以否认,但不可否认的是,沙特与巴西领导人的未出席,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俄罗斯意图通过金砖峰会打破美西方围堵的策略。这次峰会的核心议程之一是讨论建立一个公正的金砖支付系统,以绕过美元体系,推动金砖国家的去美元化进程。
展开全文
在金砖峰会这一多边合作的舞台上,中印关系的发展同样备受瞩目。印度Ummid新闻网的报道指出,喀山金砖峰会可能成为中印两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契机。文章提出,若两国能在经贸合作等关键领域达成共识,承诺互不侵犯,并在保护全球南方国家利益、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深化合作,那么两国关系的改善将充满可能性。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中印关系能否通过一次外交会晤得到根本性改善仍是未知数,但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直接交流无疑对双边关系的缓和具有积极意义。现阶段,印方若能正确认识中国,停止跟随西方对华施压,并在边境问题上保持克制,双方就有机会通过深化沟通与合作,推动关系回归正轨。相反,如果印方将金砖峰会视为与中国博弈的战场,甚至在金砖结算机制等问题上制造障碍,那么最终损害的将是印度自身的利益。
中印关系的走向不仅影响两国,也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稳定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一个多极化世界中,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否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是一个值得所有关注国际事务的人士深思的问题。喀山金砖峰会,或许就是这一关系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金砖峰会不仅仅是一个国际会议,它是一个展现多边合作力量、引领全球治理新方向的舞台。在当前国际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稳定性和积极作用尤为突出。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和经济合作,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评论